close

人文.jpg  

(照片摘自人文國中小網頁) 

出社會之後才知道求學是人生最簡單、快樂的時刻。可是那時候並不這麼覺得,每天被大考、小考壓的喘不過氣來,校園內分數至上更是眾所皆知的事;也因為身受其害,如今面對猛獸們的教育,我們開始了解台灣的「體制外」教育:北部有人成立森林小學、中南部也有苗圃社區的合作小學、沙卡小學等特色小學,但每年高達十幾萬元的學費,卻讓人望之卻步。就在這時候,同事分享宜蘭公辦民營中小學的訊息,讓我心動起來了。

所謂的公辦民營,是由公家提供校地、校舍硬體,以及等同於公立學校標準的經費補助;而教育理念和內容,則交由承辦機構自主規劃執行。換句話說,就是可以公立學校的學費受特色小學的教育。2002年宜蘭縣府釋出兩座裁廢國小徵求民間參與,於是原本以「在家自學」方式經營的冬山鄉慈心華德福國小,和頭城鎮的人文國小,同時成為台灣公辦民營的第一棒。

考量職場的地理位置,我們捨棄慈心選擇到人文國中小去參觀。出發前拚命連結各種網頁,大概得知人文小學強調「適性」教育,學生上課不按年齡,而按各科程度與孩子的興趣,實施混齡教學。沒有課本,沒有固定的考試制度,由教師自編富想像力、創造性和有效性的課程,培養孩子喜悅自己、尊重他人不同的能力,並主張「家長合夥人」的概念,鼓勵家長進入校園。

教育的責任歸屬~宜蘭人文中小學參訪記實(上) 

教育的責任歸屬~宜蘭人文中小學參訪記實(中) 

這兩篇文章紀錄的尤其詳細,想像著兩隻老虎開心地接受教育,讓我整個熱血沸騰。

參觀當天

一下交流道,周邊寬闊的天際線和幾無妨礙的視野,無一不提醒著此處已非都內的事實;往深處行去,窗外的風景更越來越有焦荒日現的趨勢。車行幾分鐘後,四處只剩下幾間連棟別墅和大片田地,那些不可能在都市校區見到的景象,此刻全都毫無保留地現身眼前。

抵達校園後,在學生課程進行中和禁止拍照的限制下,我們悄然地在校區內走動,國小的教室不但有沙發課椅,還附帶小巧的餐廳、玩沙區,一樓操場旁還另設有自助式的小廚房吧台。每層樓的教室都是開放無圍牆,多數時刻都是呈現各區自行其政的狀態,上課氛圍與公立學校略有歧異,以分組討論為主。

參觀完校園,大肚魚跟著教職員去聽座談,我則帶著猛獸們到操場舒展筋骨。一個多小時後,我帶著猛獸們到圖書館,裡頭書櫃與桌椅穿插、沒開空調,許多書本被裝箱置於館內四周,有那麼一瞬間讓我想起了以前服務單位那密不通風的倉庫,在這裡看到時倒是突然起了幾分熟悉感。

回家後與大肚魚討論座談會的內容,我覺得比較擔憂的是他們特別強調「適性」教育以及家長參與其中,但詮釋與演繹的過程卻發生部份家長與學校理念分歧,導致幾年前出走大批師生。

教育這件事對小朋友的影響太巨大,譬如明代的禁海運或太平洋戰爭前夕決定發動偷襲珍珠港否的日本,那決定的是無法回頭重來的戰略思考。我想讓猛獸們接受「體制外」的教育,是希望塑造出之後幾十年,完全不同的個人特質及文明型態,但絕非將他們送入成人間的權利鬥爭中。而過度「適性」,萬一變成文明巨獸時,為人父母的我們是否可以攔阻、剎車避免某些直衝墜崖的不幸?也是我們考量的另一面。 

唉,父母難為丫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美人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